close

  民國四十四年秋天,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,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,他以為發現了鐵礦,才會影響羅盤!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,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,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,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、石支腳與凹石等,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,並根據此地的地名,命名為「十三行遺址」。

  十三行人生活在距今1800~500年前,屬於台灣史前的鐵器時代,是目前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。

  為什麼將它命名為「十三行遺址」呢?根據考古學習慣,史前遺址的命名大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,而十三行遺址之得名,就是因為遺址所在地,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為「十三行莊」。又,相傳在清朝時,這裡曾經是重要的貿易商港,有多達十三家行郊在此經商,所以大家就將這裡稱做「十三行」,但也有學者主張「十三行」應是原住民地名漢語音譯的結果。(摘錄自十三行博物館網站

日期:98/06/14   天氣:陰雨  溫度:24度   人數:8大人3小娃   地點:八里十三行博物館  

  除了另有約會的萬姨之外,郭氏&楊氏&蘇氏一族,又在週日早晨(其實到達也10點了),來到了十三行博物館踏青野餐啦。  

  這是我們這一家生平第一次到十三行博物館,映入眼簾的盡是一片廣闊、平坦的草地及規劃良好的腳踏車道,附近提供出租各式各樣腳踏車及協力車的店家也是多不勝數,但在陰雨綿綿的今日,騎腳踏車實在不是個好主意,幸好在各式各樣的腳踏車裡有一款是有遮雨棚的三人座協力車,在我們帶著小可貨比三家後,終於租了一台一小時租金150元的協力車,帶著小可展開兜風之旅……風真的很大,幸好雨勢稍緩,小可在路上跑著,直叫著好好玩,說著:「可可好開心哦」,童言童語讓一切的疲累變得值得了。  

  持續落下但無變大的雨勢,讓我們野餐的高台能夠繼續提供給我們良好的遮雨效果,高台附近也零星散落著一些看似提供團體烤肉的平台,有很多人許是熟門熟路,一來就帶著大包小包,連瓦斯爐也一應俱全,到了高台,鋪好餐墊,就地吃了起來。  

  可惜後來風勢愈來愈大,我們一行人帶著禦寒衣物太單薄,擔心小孩子會因此著涼,所以就在下午2點多轉戰十八王公?為什麼是十八王公?因為已經去過十三行了,沒理由再去十分寮,當然就只有十八王公可以選了……   

  台北還是有這種隱藏版(對我而言)的踏青勝地,我想,除了陽明山外,能容納我們全家這麼龐大陣容及閒散的玩樂方式的地方,從此,又多了一個囉。

DSCF2619.JPG 

這不是我們雇的車夫,是小可公……

DSCF2641.JPG

DSCF2626.JPG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o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